把企业摆“C位” 当好守护者

   始终把企业摆在“C位”,把司法服务送到企业家的心坎上,全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实现这一目标,鄱阳县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护企业权益、提办案速度、降诉讼成本、增司法便利,通过优质的“暖企”司法服务,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精准服务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跨越式赶超。

当好守护者 让企业更安心

   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因资金周转困难,于2020年3月向鄱阳某银行申请贷款500万元。贷款发放后,该公司未履行付息义务,银行遂将其诉至法院。

   一边是受疫情影响后企业的复工复产,另一边是金融企业的合法债权。为让该公司有足够的时间偿还贷款,同时保护银行的合法权益,办案法官对该案进行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的调解协议。

   “法院要增强大局意识,将案件审判与服务发展有机结合,切实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鄱阳法院金融审判团队在具体实践中身体力行着这一理念。鄱阳法院将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制定出台了《鄱阳县法院关于发挥审判职能为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提供司法服务保障实施意见》,将服务保障企业发展各项任务指标细化,从制度机制上保障工作落实。

   鄱阳法院还与银行、地方金融机构等建立“1+N”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快速解决涉金融纠纷,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同时,为增进企业家的安全感,先后对7名“逃废债”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

当好“老娘舅” 让企业更舒心

   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与某实业有限公司签署了一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但受疫情及市场上物价不正常波动影响,2021年上半年工程施工处于停工状态。实业有限公司遂向法院起诉,要求终止合同。

   在收到诉状后,法官及时与当事人取得联系,分析疫情带来的影响,在预测价格走势的基础上,多次组织当事人开展调解,向当事人分析利弊,最终促成双方达成继续履行合同的协议。

   “多亏当时法官帮忙调解,否则,好不容易才找到的一个项目工程,可能就没了。”该建筑公司法定代表人康某感慨不已。

   鄱阳法院加强与行业协会、商会的对接,遴选2名常驻调解员入驻矛调中心,专门对涉企纠纷开展诉前调解,2021年以来诉前成功调解涉企纠纷27件,调解成功率在80%以上。在园区设立优化法治营商环境联络站、法官入企联系点、涉企业纠纷调解室等,法官定期赴园区企业走访,了解企业的诉求,按照两个百分百(联系法官到位率100%,反映事项办结率100%)的标准予以落实,服务企业健康发展。

   “如今,鄱阳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在这里办企业越来越舒心。”省人大代表、在鄱阳工业园经商的企业家季某竖起大拇指。

当好“清道夫” 让企业更放心

   陈某与某农副产品加工厂长期进行生意往来,2020年以来,加工厂因资金周转困难,拖欠陈某25万元货款,多次催款无果后,陈某将加工厂诉至法院。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申请人要求处置加工厂的生产设备,尽快偿还货款。法院执行法官多次进行走访,了解到加工厂仍有生产能力,如将其生产设备进行处置,将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于是执行法官将执行重点放在法定代表人袁某身上。

   通过查控,执行法官发现袁某名下有一辆轿车,于是对该车辆进行查封,并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经过执行法官的不懈努力,双方最终同意以物抵债的方式进行和解,袁某现场支付现金10万元,同时将轿车交付给申请人陈某,案件顺利解决。

   在涉营商执行案件办理中,鄱阳法院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对企业依法审慎适用财产保全和“查冻扣”等强制措施。在保障涉企案件当事人权益的前提下,倾力帮助陷入困境的企业恢复“供血”功能,尽快重返市场。此外,鄱阳法院在创新执行工作机制上下功夫,开展“执行集约化”改革,设立执行事务窗口,基本实现1天内文书制发、3天内财产查控到位、案款到账后10天内发放。

   该院还在工业园区设立“巡回智慧法庭”“网格法官工作室”等,快速化解涉企纠纷。

   2021年以来,鄱阳法院执结涉企案件217件,执行到位金额1.3亿余元;对260多家涉案企业适用“活封”“活扣”措施,盘活资产3.44亿元。完善市场主体信用修复激励机制,及时修复企业家信用,解除企业法人限制高消费198人,屏蔽失信企业170家。

当好“店小二” 让企业更暖心

   “有法官手把手指导,今后我们在签订合同的时候更有底气了。”鄱阳某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某说。

   为妥善化解涉企纠纷,鄱阳法院在“多元解纷”上持续发力。设立“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供保障。建立“法院+商会”诉调对接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聘请10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优化营商环境人民监督员,为高效化解辖区内商事纠纷、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开辟新路径。

   今年以来,推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0项举措,向各类市场主体郑重公开作出6项承诺,扎实推进“百人助百企”活动,院领导带头,业务骨干走访企业50余次,召开座谈会3场,向企业发放法律宣传资料300余份,帮助企业解决涉及法律问题7个。


信息来源:大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