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南”服务关注企业微需求 青岛市南区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近年来,青岛市市南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作为惠企便民的“头号工程”,以制度创新为中心,通过“硬举措”来提升“软实力”,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时尚市南增添新活力提供有力支撑。

   提质增效,企业开办开始“零”时代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营商环境不仅是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也是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亦是吸引投资、集聚要素的先决条件。

   作为青岛市中心城区,市南区承接了青岛市优越的资源禀赋、发展环境。为抢占营商环境“高地”,市南区不断优化企业开办服务,提高市场生产力、竞争力。

   2021年,市南区审批效能提速50%,实现市南审批服务事项“无证明办理”,加强“跨省通办”服务能力,拓展数字化政府政务服务边界,推进政务数据面向民生领域延伸。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开办进入“零成本、一时代”,市南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围绕“易办”“好办”,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在打造“零成本、一时代”营商环境过程中,市南区推行“青易办”企业开办服务,实现企业线上完成开办所有事项的一网填报,减少企业跑动次数。为简化登录程序,企业开办将过去需跳转的7个网站分别处理,开发智能化一体化平台,实现“一次登录、一键提报、同步审批”。

   为实现企业一站办结,2021年,市南审批服务大厅入驻青岛市民中心,首创市区一体化服务,打造市区联办的“企业开办一窗式服务专区”,让企业、群众享有更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2021年7月,市南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在全省率先推出零基础“白话”办事指南。“白话攻略”将办事指南、办理流程、申请模板等以“短视频”、“语音”、要点注解等形式进行“白话”式解读和批注式备注,为企业办事“减负”,也为审批服务按下“快进键”。自推行办事指南“白话革命”以来,网上预审驳回率降低30%,现场办理收件时间压缩20%,电话业务咨询量下降40%。

   为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市南,市南区建立“暖南”审批服务驿站,实行“专业化指导帮办”项目,从企业“上门找服务”到政府“主动送服务”,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助力区域双招双引。

   截至目前,“暖南”审批服务团队走访企业200余家,电话微信解答630余次,协助企业核名、办理业务500家。

   “暖南”开启有温度的政务服务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良好的营商环境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注。

   对于企业来说,高效优质的政府服务,是衡量一座城市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市南区提出“暖南”服务,成立“暖南帮办代办服务团队”,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有温度的政务服务,这也使市南成为越来越多创业者的“创业乐土”。

   截至2022年4月,市南区登记在册市场主体总量9.86万户,同比增长2.46%,其中,企业5.97万户,同比增长2.12%;2022年以来,市南区迁出企业376户,同比减少5.52%。

   在帮助企业落户方面,市南区行政审批局“暖南”审批服务团队发挥市区融合优势,协调青岛市市场监管局、青岛市行政审批局两个市级部门,在企业开办一窗式服务专区为其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在实施过程中,通过视频会议等方式,“手把手”教授网传相关材料、并通过电子实名认证等方式解决人员签字确认等问题,极大节约了注册时间。

   在推进建设项目方面,“暖南”审批服务团队积极落实工程建设项目“暖”服务。在加快推进市南区2022年专项债券项目一季度开工建设上,2022年1月,“暖南”审批服务团队专员代表参加市局召开的全市专项债券项目调度会,为市南区5个专项债券项目配备一对一“暖行动”专员,了解项目进度和建设单位审批诉求,帮助企业与市审批局等部门对接,辅助企业顺利完成审批手续。

   2022年3月,市南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举行“‘暖南’项目管理师 助力打造更新建设骨干区”活动,与6家重点项目企业签订帮办代办服务协议,通过建立“项目管理师”制度,将“暖南”审批服务触角延伸至工程建设领域,让工程建设项目在市南区好办、快办、易办。

   为确保市南区城市更新改造重点建设项目快速推进,在“项目管理师”上岗后,采取“一对一”服务,充分了解项目在推进过程中的困难,项目管理师采取“云驻场”的方式跟踪项目进展,在政策、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配合施工单位在项目立项选址、土地预审、用地规划、工程规划、工程招投标、施工许可、水保方案、环境影响评价等环节为建设单位“出谋划策”,帮助协调解决审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程帮办代办重点项目各项审批手续,直至项目完结。

   良好、有温度的营商环境,正在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发展要素不断向市南靠拢,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信息来源:中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