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是剂药,让企业看清自己看清现实
央视名嘴张灵泉的一句话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打一声。
大润发被阿里收购时,创始人挥泪离场说了一句:“我们赢了所有的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除了经济转型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巨大压力和挑战外,不断反复的疫情以及国际地缘经济的不确定性,让很多身在其中的企业和个人变得更为焦虑和不安。
外部环境已然如此,为了能够“活下去”,很多企业不得不开始向内挖掘自己的能力,想办法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
在此过程中,很多企业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其实存在那么多问题。
近日,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发表了一篇题为《企业自救十项纪律》的文章,文中吴晓波指出,疫情下的企业危机,一半来自疫情中,一半来自疫情前,一定要进行仔细的分析,然后才能有理性的对策。
对危机的要素分析,决定了解决危机的路径选择。
在繁荣时期,高速的发展会掩盖所有管理软弱和战略缺失的问题,而只有在最困难的时刻,企业的短板才会彻底而清晰地显露出来。
企业在当前所显示出来的器质性问题,可能是急性病,可能是慢性病,也可能是遗传病,不同的病源、病质需要制订和执行不同的解决方案。
天雨虽广,不润无根之草。
沛雨甘霖之时,谁家树冠繁茂谁家就能获得更多阳光和雨露。恰逢少雨之时,则比的是谁家的树根能够扎的深。
企业要想清楚自己的根应该深扎在哪里,企业的根应该伸向哪里,如何确保身处旱季也能获取足够养分。
01
想清楚企业根在哪里深扎
大家有没有细想过一个问题,那就是遭遇美国退市和高额处罚后,瑞幸咖啡为什么没有倒下反而开店数量越来越多?
大家看到的是瑞幸广告和补贴获取流量,没有看到的是瑞幸咖啡背后的数字化供应链带来的“管理效率”的提升。
疫情之下,原材料成本飙升,很多工厂停工,直接成本翻倍上涨。
这时你要怎么办?要么涨价,要么降低成本。
这个时候如果你发现,自己跟客户和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都不高那就意味着自己其实根本没有市场竞争力,是一家没有“根”的公司。面对危机,毫无话语权和抗风险能力。
02
想清楚企业的根伸向哪里
一颗大树成长起来,除了要有适合自己的土壤之外,还要发展自己的根系,这样才能不断巩固自己的地盘和生存空间,企业也是如此。
企业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开展起自己核心业务之后,往往需要进一步的业务扩张。
但是在此过程中,很多企业却很容易犯错,那就是分不清什么是真正的第二增长曲线,什么是伪第二增长曲线。
连界资本董事长王玥指出:“很多企业把多元化经营看做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其实是没有看到业务增长的本质。大家看到迪士尼有动画公司、有游乐园、有各种衍生产品,但其业务增长的真正核心在于迪士尼有自己的IP。”
03
如何在旱季也能获取足够养分
当前经济形式下,除了疫情之外人们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周期”。
大到宏观经济周期,小到企业生命周期,乃至个人生命周期,当处于红利期的时候,通过获取周期红利也能生活的很好。
但是当处于低迷阶段,企业和个人又将如何面对?
《企业生命周期》一书分别对短期和长期导向下正确的事情进行分析,提出了应对企业衰老的方式是在企业发展好的时候,就应该未雨绸缪,链接创新人才/创业企业,提前布局企业生态。
跨界颠覆打破了原有的利益结构和管理惯性,导致企业的生命周期被极大压缩。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设计企业发展的双曲线战略,在生命周期第一曲线的增长拐点到来之前开启第二曲线,即创战略方法。
很多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虽然非常认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但在实际生产、经营中遇到问题,大都不由自主的选择无视、回避、等待,往往错过了发现问题、特别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从而导致比较严重、甚至是无可挽回的后果。
此外,当下疫情反复,企业外部生存环境着实艰难。
但正所谓疾风知劲草,外部环境的艰难如果能够倒逼企业向下打好根基,对于企业长期发展而言,反而是件好事。
长期以来,大多数企业为了追求看得见的“枝繁叶茂”,几乎将全部精力放在了业务开拓上,却少有时间认真思考如何将企业根基扎的更深、更牢,借以应对企业生命周期和突如其来的经营风险。
信息来源:和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