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垂涎的本地生活服务市场,为何拼多多望而却步?

        要论近年互联网圈的热点,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互联网平台大战应该榜上有名,平台间加码竞争,对于平台的商家而言,混战的市场中更是蕴藏着很大的商业机会点。根据有关机构预测,预计本地生活市场规模到2025年将增长至35.3万亿元,且本地生活的整体线上渗透率仅为10%,市场空间可观。


直播带动到店消费

        据悉,拼多多旗下社区团购业务多多买菜在2023年12月中旬启动了本地生活项目(即到店业务)的招商工作。招商项目包含到店餐饮券、到店酒店券、景点门票券、电影票等。该项目原计划于2024年春节后在全国上线,将从美团、抖音薄弱的三线下沉城市为重点开始突破。

        知情人士透露:拼多多此前计划用三个月的亏损冲击美团主业,最好的情况就是美团碍于压力收缩甚至放弃美团优选业务。正当业内关注拼多多这个战略级项目将如何杀入本地生活服务混战的时候,2023的年终之际,部分地区的招商人员却接到指令称本地生活项目暂停,何时重启要等通知。


短视频带动到店消费

        而拼多多官方的回复则是,本地生活业务已完全停掉。“刷着视频下订单”,越来越成为消费者线上购买产品或服务的新渠道,甚至日趋占据主流位置。在此背景下,美团、淘宝、抖音、快手、视频号、小红书等平台均在2023年纷纷加码发力,并且通过团购低价、算法创新、服务升级等方式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以抢占本地生活赛道的至高点。


拼多多与美团之争


抖音生活服务

        其中,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凭借先发优势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抖音更是凭借其巨大的短视频流量池有后发制人的趋势。在风起云涌的互联网战场上,每一个战略布局都像是棋盘上的一枚棋子,牵一发而动全身,显然拼多多意识到了本地生活服务的战略问题,是硬着头皮加入,还是及时止损尽早退出?
        2022年多多买菜在全国市场份额超越美团优选后稳定站住了第一名、2023年拼多多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也显示季度收入中多多买菜为交易服务营收的大幅增长做出了贡献。拼多多也抽调了人员组建研发团队,开发新系统,招商上打算复用此前多多买菜超过3000人的BD团队,但多多买菜作为后来者,在品牌认知度、用户习惯等方面都与上述“大哥们”存在较大的差距。


美团、滴滴、拼多多本地服务

        拼多多原本进军本地生活业务的计划是一场主动进攻,而非防守。在与美团优选的竞争中多多买菜消耗了庞大的资源,最终面对的却是一个低单价、低毛利的生意。 即使成为了第一,多多买菜到今天仍未整体盈利。主业务发展难突破为本地生活业务的拓展埋下了“病根”。
        在目前已经发布的本地生活招商公告中,多多买菜的策略是0佣金,无需复杂的运营操作和运营操作,只需要与采销简单对接即可入驻平台。这与拼多多过去的生意逻辑一致,最大程度降低门槛,降低费率,扩充供给。
        不过,拼多多过去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仰赖于中国制造业过剩的产能,大量的中小品牌、白牌商家们被淘宝淘汰下来,需要找地方卖货,拼多多提供了这个机会,也导致他们不得不在这个平台给出更低的价格,以获得更多流量。而到店业务的商家们,他们拥有自身线下的客流,能提供的服务在每天是有限的,如果能在抖音和美团卖出更高的价格,商家恐怕不愿意把机会留给主打低价的拼多多。靠烧钱打价格战绝非是这个互联网品牌大混战时代的良策。


美团优选低价营销

        多多买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拼多多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粘性,但却未能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这使得拼多多不得不重新审视该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多多买菜本地生活业务的暂停不仅意味着前期的投入付诸东流,还可能影响到公司的整体战略布局和市场信心。不过,失败是成功之母,在互联网行业的竞争中,只有不断试错、不断调整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多多买菜给其他想要分一杯本地生活服务羹汤的互联网企业带来了经验警示: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更要注重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在布局新业务时要充分评估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在制定战略决策时要保持清醒和理性、避免盲目跟风和盲目扩张。

        多多买菜给其他想要分一杯本地生活服务羹汤的互联网企业带来了经验警示: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更要注重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在布局新业务时要充分评估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在制定战略决策时要保持清醒和理性、避免盲目跟风和盲目扩张。